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

「小光圈,慢快門」展示的動感世界

我們用「大光圈,淺景深」可以凸出主題,但用「小光圈,慢快門」卻可用來說故事,把現場「動與靜」的對比刻劃出來。

我嘗試於一個週末晚上,在旺角行人專區拍攝了一些照片,用「小光圈,慢快門」把主題人物的動態展示出來。小光圈的景深比較長,可以把背景清晰表達。慢快門,可把行人動態與固定背景作強烈對比。

Nikkor 50mm, ISO L1.0, f11, 2.5sec
 
咖喱仔扶著他的廣告幡,無奈的佇立在熙來攘往的旺角街頭。他旁邊不斷流動的人群,正好產生強烈的對比。
 
Nikkor 20mm, ISO L1.0, f22, 4 sec
 
照片的主角站在街上整理他的相機,附近的人不斷的走過。廣角鏡產生很強的現場感,把你帶進旺角的夜街。
 
我們除了可以用慢快門表示出晚上街頭的人物動態,很多時我們都會用它來表示晚上公路的交通。我經過屯門公路,看見有一面行車線因事故行車緩慢,但另一面卻暢行無阻。我便立即取出腳架和相機,把所見的拍下來。
Nikkor 50mm, ISO 200, f11, 1.3 sec
 
 
 
 
 

大光圈,淺景深的應用(2)


我們用「大光圈,淺景深」可做到,矇化背景,凸顯主題的效果,亦可做到前後人物呼應的效果。以下兩張照片我以Nikon D700,配合手動Nikkor 50mm f1.4定焦鏡拍攝,以大光圈凸出主體人物。

Nikkor 50mm, ISO800, f1.4, 1/500sec

Nikkor 50mm, ISO200, f2.8, 1/30 sec
 

不同光圈有不同的景深,這兩張照片用上不同的光圈正是因為這個原因。在照片(1)的主體只有一個人物,我把光圈調至最大(f 1.4),以得到最短景深,以使他和背景分離。前景保留了兩個人頭,以表達出他是對著兩個人在寫生。因為在照片(2)中的主體有兩個人,如果用1.4光圈,景深會太淺,其中一個人物必定會走焦,所以我用了2.8光圈。
 
我們用大光圈拍照時,有一點要留意,就是對焦點。我因為用手動定焦鏡頭,只要小心一點,便可以得到心中想要的照片。如果用自動對焦鏡頭時便要留意,必定要把自動對焦調校自一點對焦。我用M43機拍照時,時常會被「玩死」。它會「自作聰明」,把焦點對在我不想要的地方。
 
最後一點要留意的,我們用大光圈拍攝人物時,必定要對焦在人物的眼部,因為那是靈魂之窗啊!


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

大光圈,淺景深的應用(1)

利用大光圈產生的短景深影像,可以做很多效果。除了用短景深拍攝半身人像,做退地的效果外,我們還可以用來說故事。
 
我們在電影中,導演在拍攝二人對話,很多時都會用到大光圈產生的短景深影像。導演會對焦在聆聽者,把說話者模糊了,讓聆聽者用面部表情去表達感情,表達他對說話內容的反應。

我們在拍攝硬照時,都可應用前後景一清一矇的效果說故事。下面兩張照片是把Voigtander 50mm f1.1配在Olympus PE3拍攝的。(f1.1光圈)
 

 
 
 
M43機和套裝鏡拍出同一效果是有一定難度,因為鏡頭的最大光圈有限制。我用Olympus PE3Kit14-42mm, f3.5-5.6最大光圈拍了兩長照片,但景深不能收得很窄。

 
 

我再用Lumix 20mm f1.7定焦鏡拍了另兩張照片,效果好很多。

 
 


 
 

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

光圈和景深

想拍到一張好照片,光圈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。光圈的數值代表光圈開放的大小,如f1.4, f2.8, f8……等。f是鏡頭焦距。如用一枝50mm的鏡頭,f2即是50/2mmf/2即是光圈的直徑是2.5mm。這些太學術了,我們只要記得f數字愈大,則光圈愈小便可以了。f4光圈比f8大,光線進入相機便愈多了。
 
景深是指照片中主體的清晰距離,即是有多少範圍是清晰的。短焦距鏡頭景深比長焦距鏡頭長,清晰範圍廣闊得多。景深和光圈有一定的關係,光圈愈大,景深會愈短。如果用同一枝定焦鏡頭拍同一景物,我們可以很容易分辨景深和光圈的關係。
 
 

4張照片是用一枝50mm f1.4定焦鏡頭拍攝的,看清楚便會發現它們的景深是有分別的。你猜猜它們是用什麼光圈拍攝的。

它們的光圈是:
(A)  f1.4
(B)   f4
(C)   f8
(D)  f16

以前的定焦鏡頭上面都會刻有景深尺,表示什麼光圈會有多長的景深,現在的自動對焦鏡頭已沒有對焦尺了。
 
 

 
 
上圖那是Voigtander 50mm f1.1配在Olympus PE3。如果把全手動鏡放在M43機上用,要有點技巧,日後再談。

 

 






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

攝影ABC


朋友要跟我學攝影,我立即抓起頭來,不知從何說起。我想了一會,決定由攝影基本法說起。

現在我們大都用手機拍照,但手機不受我們控制,不用談。其次是輕便的小型數碼相機,但它們大多由內置程式控制,我們只能選擇全自動程式或情境,如人像、運動、風景、夜景……我們不能完全控制出現的效果。最後是換鏡相機,有無反和單鏡反光相機兩大類。當然還有Leica 連動測距式相機,但它太貴了,不在這裡談了。

說到攝影,基本必須有相機和鏡頭,以前還有菲林,但現在已由記憶卡代替了。如果不是玩相機的朋友,大多都會買套裝相機,即一部相機連一枝鏡頭。就算用套裝的無反相機,只要明白攝影基本法,也可一鏡走天涯。

說到攝影基本法,不外乎是ISO(感光度)、光圈、快門、焦距和景深。ISO以前是指菲林的感光度,大多是100200400。現在我們大多不用菲林,而ISO則愈來愈高了:16003200……ISO愈高,感光度愈快,但照片的微粒會愈粗。大多小型數碼相機的ISO是自動的,我們不能隨意調校。如何應用ISO,稍後在談到光圈、快門、焦距和景深再說了。